25-top_img.png

盘锦市实施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7-20 浏览次数:3556

编者按:《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选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盘锦市一县一区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盘锦乡村产业振兴和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盘锦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做法
  (一)盘锦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1、农业产业重点依托盘锦水稻、河蟹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和“一县一业”建设,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中央厨房、主食加工、农产品副产物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进高升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建成立了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大力发展了乡村振兴产业区和乡村振兴展示区建设,推动盘锦乡村振兴由注重建设向注重经营转型,由注重自我发展向注重对外开放转型,由单一产业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实现发展成果展销、优秀人才引进、创新驱动引领、科技成果转化、先进产业集聚。
  2、 创新“产业园+博览会”模式,2019年圆满举办了中国·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打造产业链完整的美丽乡村服务商、集约商、供应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模式创新和美丽乡村成果转化,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盘锦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不仅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商、服务商、集约商,还要成为乡村振兴的设备商和供应商,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盘锦模式”,贡献“盘锦智慧”,使乡村振兴成为一个可以自我造血、持续发展、利润丰厚的朝阳产业。
  3、重点加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生态立体综合种养模式,增加稻蟹种养面积
  4、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仓储配送体系建设,为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产品检测、包装、营销策划、仓储配送、金融保险等公共服务;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电商化;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5、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培育了“认臻”、“认养小二”等一批认养品牌,认养农业稳步发展。盘山县、大洼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顺利完成。全市建成益农信息社175个,推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依托盘锦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自然资源禀赋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休闲农业园区、农业采摘园、休闲农庄等20家。
  (二)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积极的政策措施见成效。
  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以共建“飞地”园区为载体,坚持新理念引领、高质量起步,拓宽思路、不拘一格,构建新格局、打好“特色牌”,打造合作链、共下“一盘棋”,加快发展飞地经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破除“飞出地”与“飞入地”之间政策冲突,建立飞入地与飞出地财税分成和利益共享机制,达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促进“飞地经济”有力有序有效发展。支持各县(区)依托现有园区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完善产业链条,承接产业转移,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整合涉农资金,用于“飞地经济”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特色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
  (三)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情况,农民的满意度和期盼。
  盘锦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治理一体化迈出了重要步伐。今天的盘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2019年盘锦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90元同比增加1754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82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农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差距持续缩小,这是盘锦市在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转型升级,乡村产业优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农民的满意度和期盼差距逐年缩小。
  (四)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产业的影响,以及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盘锦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积极应对农业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症下药认真破解发展瓶颈,补修发展短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明显落后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创新机制体制,要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科技传导网络。要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校,组织发动机关科技干部队伍、行业服务组织,密切联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新型业态科技扶持长效机制。一方面对从业人员要加强现代农业专业知识普及推广、先进技术使用教育培训,增加他们适应新发展需求的知识储备、坚定走新发展道路的技术自信;另一方面要积极为经营主体开展送规划、送技术、送服务活动,一条龙式的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质量管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个性化、高端化、品牌质量等方面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2、农业产业发展远没有达到产业兴旺的建设要求。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近年来我市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距离市区较近的农村地区劳动力和人才大量外流,年轻劳力流出较大这样对培育新型农民带来瓶颈。要利用农业的产业特点来留住人才,实现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创新发展思路,壮大产业兴旺人才发展。首先要优化农业发展产业,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靠业新质优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其次,要优化农业发展方式。要立足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点推进以沼气、有机肥、生物农药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最后还要优化现代农业生产人员队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为需要,积极培育生产懂技术、经营会管理、上机能操作、入市会销售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机器维修等社会化服务,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产业的影响
  (一)多措并举增加销售渠道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充分利用开展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探索,以设施农业为切入点高效发挥科技种植和互联网销售的优势,把本地区农村和城市全面融合提高供给水平。使农民增加收入,市民购买价格下降实现双赢局面。
  (二)发挥“互联网”优势保农时
  当前农业生产全面开展。面对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各地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发挥“互联网”优势确保农忙保农时有序开展。由于疫情的发展。各部门要联动起来做到农民足不出户买农资,足不出户用农机,足不出户知农事,足不出户看农田。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优势。农民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网上平台自由选择对应的服务或产品,下单订购。按约定时间运送至家门口,农户取回,双方不接触;如果农户需要农机服务,也可以联系农机合作社,农户无需到场。
  (三)加快大宗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
  当前、农产品营销渠道比较单一,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现在就要考虑年底农民卖粮的问题。虽然农产品交易市场各地都有不少,但大多都是在产区自发形成且以集市贸易和小批发交易为主,各县区可供大宗农产品交易的平台少:从事农产品交易的中间商类型比较单一。此外,单个的农户获取市场信息渠道窄,在产品的促销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农产品获利低销售难。这种从事农产品产销活动主体的弱小与市场日益壮大的矛盾逐渐凸现。
  (四)加快品牌建设引导农民增收
  农户主体弱小与市场扩大的矛盾日益凸现现行农业生产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也给农产品的产销带来很多制约。大多数家庭因生产经营活动的高度独立、分散,产销规模小、资金匮乏,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难以实现统一指导和控制,品质量差异大,没有统一的包装,也无法形成品牌,不利于经销商的收购和消费者识别。一方面,高度分散规模太小的农户,聚集货源和分销产品的能力弱,与日趋扩大竞争激烈的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的产销对接,难以推动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的日益扩大又必然呼唤和催生更多更大的营销主体出现。不断创新和壮大农产品营销主体,架起农户与市场沟通、联系的桥梁,是农产品市场发展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统计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0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254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51号

联系电话:0427-2822251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