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top_img.png

关于盘锦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501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来,盘锦市认真贯彻国家、辽宁省决策部署, 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城乡建设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改造提升为主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美丽宜居村和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文明生活观念显著提升,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盘锦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盘锦市农村科在对全市343个村委会和涉农居委会开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力求深入反映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

全市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村民自愿按照标准改厕意愿较为强烈,使用卫生厕所户数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204个,同比减少4个,减少1.96%;占全部行政村的59.5%,比重较上年(60.8%)下降1.3个百分点。全市使用卫生厕所户数133067户,同比减少2356户,减少1.74%,占全部行政村常住户数的79.8%,比重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三是旅游、康养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厕所革命”。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农村入厕环境清洁卫生程度的提升,打消了广大游客的乡村“恐厕症”。例如,2019年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以来,我市大洼区科学选址布点,在北旅田园、七彩庄园、蟹蟹王国、红海滩风景廊道、红海滩湿地科学管、稻作人家等景区内外建设旅游厕所,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改厕工作,有效改善了大洼区旅游环境。

 

(二)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明显

全市大力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加快实施“三清一改”和“门前三包”制度,全面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扎实开展,部分农户已经形成分类习惯。一是垃圾集中处理程度逐步提高。全市已经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行政村322个,较去年减少1个,下降0.3%,占全部行政村的93.9%,比重较上年(94.4%)下降0.5个百分点。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比重已达到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目标值(>90%)。二是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例如,我市双台子区大力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在确保村屯路边、宅边、河道水渠区域实现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覆盖,垃圾日产日清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梳理化解。同时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村屯“三堆”整治,防止出现反弹。

(三)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

“十三五”以来,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市普遍建设了一批典型工程,积累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益经验,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统筹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行政村205个,同比增加0个,增长0%;占全部行政村的59.8%,比重较上年(60.8%)下降1个百分点。二是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逐步从以依靠中央资金支持为主,向落实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转变,并初步探索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盘锦市通过争取中央资金和银行专项贷款形式基本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

(四)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全市全方位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加快向干净整洁、美丽宜居转变。一是基础设施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市100%的行政村通电;91.3%的行政村拥有公共交通,100%的行政村接通宽带互联网,通电通路通宽带基本实现。二是补齐村容村貌“颜值”短板。全市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截至2022年建设240个美丽宜居村。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我市大洼区2022年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建设工程乡村级道路工程共计73条路线,总里程为156.808公里,其中:维修改造工程64条路线,总里程为143.156公里;改建工程9条路线,总里程为13.652公里。乡村级桥梁工程共计147.4延米/12座,其中:新建桥梁45.4延米/2座;拆除重建危桥102延米/10座。大洼区新兴镇、平安镇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四是乡村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如盘锦美丽乡村建设获《人民日报》点赞。我市大洼区大堡子村突出黑风关、圣清宫等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古堡缘宿”“幸福这旮地儿”“醉风堂”等精品民宿,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我市唐家镇北窑村获辽宁出版集团投资,作家艺术田园小镇项目在村落户,可以为作家提供写作场所、读者见面会的场地等服务,还将建设稻田图书馆等文化惠民工程。

(五)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全市多措并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农民生活更加便利多彩。我市兴隆台区新工街道粮家村十里花溪旅游公园总占地面积1220余亩,内有五湖四岛和红山文化“沙坨子”遗址,自2022年桃花岛成为为网红打卡地以来、总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现正在规划建设摔跤场、百姓大舞台、儿童乐园以及夜市等项目,未来这里将打造成盘锦最高端的露营房车基地、路亚垂钓基地、康农文旅沉浸式体验基地、四季花海等景区,让其成为盘锦市人民休闲度假的城市后花园。文体场所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市88.6%的行政村有体育健身场所,比重较上年(84.8%)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19.9%的行政村有图书(室)馆、文化站,比重较上年(7.3%)提高12.6个百分点。二是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67.1%的行政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比重较上年(53.8%)提高13.3个百分点。有63.8%的行政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比重较上年(65.8%)下降2个百分点。三是基层医疗服务持续稳步推进。全市有96.5%的行政村有卫生室,比重较上年(96.5%)提高0个百分点。四是农民生活更加便利。全市99%的农户使用自来水,比重较上年(99.5%)下降0.5个百分点。有41.4%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比重较上年(37.1%)提高4.3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环境整治压力较大

一是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22年,全市全年村均集体收入为6.4万元,其中村均经营收入为1.6万元,村均办公支出总额18.7万元。212个村无村集体收入,227个村全年村均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村级财政较为紧张,难以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形成投入。 二是农民主体意识较为薄弱,自筹资金意愿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主人翁意识较为淡薄,大多依赖于地方政府的管制,而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农村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的财力保障仍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省本级财力、地债等资金形式为主,村民自筹资金情况不容乐观。 

(二)环境治理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是部分地区治理模式需要优化。一些地区将其他地区做法直接带入,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例如,部分地区在进行农村改厕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冬季寒冷的实际情况,选取的室外双瓮式厕所出现了水管冻裂的情况,导致新改厕所被弃用的现象,影响村民对后期治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村民生活排水量普遍偏小(每户低于40L/天),部分村镇污水处理终端收水不足,投入产出不匹配。部分地区各村之间位置分散,垃圾清理面积较大,清理清运不及时。二是一些地区保洁管理缺乏保障。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基本采取“户分类投放,保洁员二次分拣,环卫企业运输处理”模式,但部分地区的保洁标准、保洁员责任不明晰,影响了垃圾分类由粗放分类向细化分类的有序推进和资源化处理进程。三是一体化运维缺少顶层设计。部分地区污水、乡村垃圾、厕所运营管理一体化体制机制尚未建立,饮水工程、垃圾治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整合投入、一体化运维缺少统筹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厕所粪污治理未能实现有效衔接。

(三)部分整治工作仍需深入推进

我市通电通路建设成效明显,但在通水、通气、改厕等方面仍需持续加力。一是基础设施还需完善。截至2022年,有41.2%的行政村没有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有59.5%的行政村没有公共厕所,有20.2%的常住农户没有使用卫生厕所。二是公共服务存在短板。有58.6%的行政村没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有32.9%的行政村没有综合服务站。

三、对策建议

(一)盘锦市把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作为当前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找差距,强势攻坚、以督促改,全力推动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各项工作提档加速,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治理目标。召开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专项工作会议,对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治理薄弱环节和强化常态化管理为工作方向,在全市343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强化务实举措,夯实治理基础。在确保村屯路边、宅边、河道水渠区域实现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覆盖,垃圾日产日清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梳理化解。同时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村屯“三堆”整治,防止出现反弹。

(二)盘锦市将持续加大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力度,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往“实”里抓、往“细”里治、往“精”里做,持续推动人居环境再提升、整治成效再升级,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新面貌。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依托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利用盘锦农业的自然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在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的同时,增加一定的村集体收入。盘活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些乡村还有部分闲置资源,要想办法通过盘活这些闲置资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四)、改善环境,吸引人才。环境改造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综合考虑产业融合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全面推进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电视系统、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二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村在宜居宜业等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聚集发展力量,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三是创造多元化供给,实现均等化服务。根据农村幼儿园、中小学需求,安排先进地区的优秀年轻人才实地开展支学支教。建立健全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在村级首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新模式,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上一篇: 没有了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统计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0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254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51号

联系电话:0427-2822251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