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盘锦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年初以来我市把粮食生产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一、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411公顷,比上年减少1223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4719 公顷,玉米播种面积 15672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1135730 万吨,比上年增加 11496 万吨,增长 1.02 %。其中,水稻产量 975011 万吨,玉米产量 132271 万吨。
二、单产的提升对粮食丰产的影响
我市2015年粮食作物总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谷物
单产水平的提高。今年我市谷物平均亩产达到1220斤/亩,比上年增加8斤,增长0.66%。
就我市当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而言,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已趋于饱和,扩大生产规模的空间并不充裕。在此条件下,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就成为提高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目的重要途径。
三、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仍显滞后,农业资源环境制约、农业生产结构失衡、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稳粮保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粮食生产增产难度越来越大
2015年,粮食总产达113.6万吨,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制约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在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下,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难度不断增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能力面临较大的挑战,如何实现进一步增产,面临严峻考验。
(二)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发生根本改变。目前每年因旱涝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不在少数,受现行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属不同的部门分配和管理,导致了资金投入分散,重复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难以发挥政策的综合集成效应,这与粮食主产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与现代农业需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农村现有劳动力素质已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困扰粮食生产的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四、几点建议
(一)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要让创新成果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转变,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主体,通过推动粮食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要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整合各类政策性资金,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围绕主体地位不动摇稳定水稻生产能力
水稻是盘锦农业发展的优势农产品,在全国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中之重”的主体地位,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我市水稻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要稳定水稻生产,提升水稻产能,挖掘粮食增产新潜力。确保各项政策向产粮大县倾斜,通过政策的示范效应,力争升级两个粮食大县向智慧农业发展,确保我市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三)围绕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力量,加大对种业研发生产推广的投入,加快水稻扩繁基地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通过科技兴农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大“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效应稳定粮食生产。
主办单位:盘锦市统计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09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254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51号
联系电话:0427-282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