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首战进行时|盘锦:奋力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
- 发布日期:2023-07-14
- 浏览次数:270
盛夏时节,盘锦大地处处可见抓项目、忙生产、促投资的火热场景,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强劲,奏响了砥砺奋进的时代强音。
总投资837亿元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多条新增的马达高端生产线24小时持续运转,产品出货量位列国内第一;萘二甲酸、智慧化规整催化剂等13个精细化工项目中试,建设国家级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更进一步;与央企合作项目总量达到49个,总投资2195.9亿元,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盘锦市抢抓机遇,勠力同心,以“卧薪尝胆干三年,甩开膀子拼三年”的劲头,心无旁骛抓发展谋突破促振兴,为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贡献盘锦力量。
年初以来,盘锦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在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全市上下“一盘棋”,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全面实施“1+5”三年行动系列方案,在工业增长、乡村振兴、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与中央企业合作五方面强势发力,争做主战场、勇当排头兵,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势提速,奋力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
发力工业经济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辽河油田天意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套套顶驱设备打包候时发运。制造部副经理冯帅高兴地说:“今年一开年就双喜临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被评选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到手合同同比增加30%,生产订单排到了年底。”
天意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是盘锦市发力工业经济取得新成效的一个缩影。
工业是盘锦的立市之基,目前12条重点产业链已集聚重点项目168个。盘锦市提出,要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必须发挥好工业这个最大优势,在工业增长上率先突破,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东北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现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盘锦市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能级、强实力,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引育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新引擎。
作为工业支柱,石化产业是盘锦市打造“工业强市”的家底和本钱,城市振兴,石化产业重任在肩。
大力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制定形成产业链地图,精准谋划实施50个产业链高质量项目,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盘锦、智造强市,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成功运行,数智油田、辽河储气库智能化等项目稳步实施,中心城区、重点园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首批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不负重托。上半年,盘锦市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取得重大突破。
3月29日,总投资837亿元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在盘锦市开工,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所属华锦集团、沙特阿美公司和盘锦鑫诚集团三方共同出资的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实施建设,预计2025年机械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项目立足于国内高端和进口替代,将带动一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形成以高端聚烯烃为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态势。
“大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三力中科等9个项目列入省万亿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项目库,数量位居全省第四;紧扣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谋划精细化学品、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下游10条产业链、60个延链项目,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渐具规模。
与此同时,盘锦市还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升级建设14家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组织6家企业申报省级“揭牌挂帅”项目,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
筑牢幸福根基
走好乡村振兴“共富路”
盛夏时节,走进盘锦市兴隆台区新工街道粮家村,天蓝水碧,街巷整洁,老屋古朴,新房明亮,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新一届村“两委”摸清家底后果断推出“三变”措施,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以经营企业的方式经营村庄。如今的粮家村,旅游火了,产业旺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成为新晋“网红村”,也成为盘锦市乡村振兴的一块美丽拼图。
盘锦市乡村振兴基础良好、优势突出,已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在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征程中,盘锦市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向着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加速冲刺。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盘锦市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使命,严守耕地230.2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93.45万亩保护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目前,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2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已建成148万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35%和94.63%,位居全省前列。
盘锦市把大米品牌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工程和民生工程,精心推出“红海滩1号”种子并大力推广,向中高端市场进发。
健全完善“联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实施大米品牌提升工程行动,推广种植“红海滩1号”等优质水稻品种超过15万亩。统筹推进盘锦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盘锦大米以588.44亿元的品牌价值登上全省区域品牌榜首。今年5月,“辽宝”牌“红海滩1号”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上,荣获组委会金奖。与此同时,“光合1号”等优质河蟹品种养殖面积也大幅增加,盘锦河蟹品牌价值达到342.3亿元。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品牌效益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高升、辽滨两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6%和9%。着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北旅田园黑风关古镇入选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线路,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
目前,盘锦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56个,有4个村获得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加快建设,入驻商户达到5000家,让盘锦市更好融入农产品流通新发展格局。汇福粮油、鹤乡旺升、益仁农业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辽宁每日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今年上半年,盘锦市乡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49元,同比增长5.3%。
守好绿色资源
擦亮生态立市招牌
从空中看盘锦,近25万公顷湿地宛若巨大的绿毯铺展在辽河三角洲,吸引了488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湿地之都、生态盘锦”早已在国内闻名遐迩。去年荣膺“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更为盘锦市生态作了世界定义。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是盘锦的“胎记”,也是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盘锦市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专项方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向共融共兴的发展之路大步迈进。
以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动,项目化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下游盘锦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巩固拓展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成果,完成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辽宁盘锦辽河口候鸟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国际专家现场评估工作;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湿地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经验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蓝碳调查、监测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4个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与辽河油田、华润电力、中核汇海、华能新能源等开展深入合作,分布式光伏发电、烟气余热回收及CCUS等新能源项目即将实施。
盘锦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指导县区、经济区获得确权60.6万吨标煤替代量,核定33家重点企业92万吨可替代空间,实施循环化改造项目24项,10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
携手共谋振兴
融合发展谱新篇
6月26日,盘锦市与中央企业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与华润新能源、中国机械工业工程集团等11家中央企业签署12个项目和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方向迈进。
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盘锦,与辽河油田有着悠久的“油地融合”历史,双方同饮辽河水,共建一座城,相濡以沫,传为佳话。不仅辽河油田,华锦集团、辽河石化、北沥公司等中央企业也植根盘锦,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形成了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盘锦市与中央企业融合发展,是其先天基因。
辽河储气库群项目成为油地深度融合的里程碑,日注气能力全国最大;辽河油田“无废矿区”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典型经验模式……近年来,通过与中央企业合作,一个个大项目在盘锦市拔地而起,一张张美好蓝图相继变成现实。中央企业在盘锦本地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作用更加凸显,一批石化及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粮食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绿色低碳等产业链项目加快实施。
今年以来,盘锦市不断续写与中央企业合作新篇章。落实省委部署,盘锦市将与中央企业合作作为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央企+”行动,深化“共生、共存、共荣、共赢”合作关系,秉持“一家人、一家亲、一条心、一盘棋”发展理念,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国企改革等领域与中央企业开展更多务实合作,成立工作专班,着手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项目谋划生成机制、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督导落实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产业共建等方面的问题,全力打造地方与中央企业融合发展典范。
今年上半年,盘锦市支持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支持辽河油田建设“千万吨油田、百亿方气库”,支持辽河石化建设稠油研产基地,支持北沥公司研发专用油品,不断加强中央企业产业配套,延伸拉长产业链条。
围绕稳存量扩增量,盘锦市建立项目谋划生成机制,通过实施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先后与华润集团、中国物流、中国安能等央企对接会商,不断拓展合作范围,推动更多产业项目、区域总部、研发基地、营销中心、结算中心落户盘锦,项目梯次建设新格局成效喜人。
当下的盘锦,上下同欲、众志成城,产业与生态共融共兴,转型与重构携手并进。
延续这一发展态势,一张蓝图绘到底,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盘锦市必将不辱使命!
现场直击:齐心合力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头顶炎炎烈日,260名国资国企志愿者分工有序、相互配合,仔细清理盘锦市兴隆台区青年路道路两侧的白色塑料袋以及绿化带内的垃圾,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贡献力量。此次行动是盘锦市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的生动缩影。
盘锦市争创工作基础良好,已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为全省作出突出贡献。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突破、决战决胜之年,盘锦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动员会议重要精神,将盘山县争创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遗余力推动盘锦市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全国文明城市。
秉承“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理念,盘锦市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争创新成效为全面振兴新突破首战告捷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盘锦市上下聚焦全面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内外兼修的争创理念更加牢固,常态长效的争创机制不断完善,刚柔并济的争创模式渐趋成熟,全面参与的争创氛围日益浓厚,全域全面的争创态势持续向好。
聚焦城市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盘锦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个、正在推进32个,开工建设口袋公园15处。开展全市户外广告专项治理,拆除到期、老旧破损等各类广告3731处,城市形象更加亮丽。加强静态停车管控,施划机动车停车位9759个,“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以5G智慧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辅助,微循环和定制公交、特色公交为补充的多网融合线网体系基本形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住建委、民政等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全力推进10件民生实事落实。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
现场直击:资源赋能全域旅游方兴未艾
“空气清新,像个天然氧吧。更令我们震撼的,是令人陶醉的红滩绿苇。大美盘锦,果然名不虚传!”7月9日,来自河北省的游客苏莉雅站在盘锦红海滩风景廊道上,眼前如梦似幻的生态景观令她由衷赞叹。
今年以来,盘锦市因势利导,在强化文旅消费供给、延长消费链条基础上,切实加大对外营销推介,全力实施“引客入盘”工程。“先后有15列域外旅游专列和200余辆次周边城市旅游直通车抵达盘锦,带来可观客源。”盘锦市文旅广电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毕志明介绍。
盘锦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红海滩风景廊道、世界上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总面积800平方公里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禀赋优异的自然资源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盘锦市已成为辽宁省唯一的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第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
近年来,盘锦市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精准发力,三产融合发展态势方兴未艾。
伴随着乡村振兴铿锵足音,农旅融合发展成为全域旅游重要支撑。盘锦的大米、河蟹、碱地柿子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苇艺草编等非遗项目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北旅田园黑风关古镇入选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线路,大洼区荣兴村、盘山县得胜村等成为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乘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东风,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迭代更新。通过积极发展“夜经济”,实施“盘锦有礼”工程,打造了非遗国潮夜市、文化年货大集等多元化“沉浸式”消费场景,百年福街、广厦艺术街等相继跻身辽宁省第一批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省级休闲旅游街区和省级示范步行街行列。
作为辽宁唯一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盘锦市依托优美的湿地风光和丰厚的文化沉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倾力培育文旅新业态和文旅市场消费新热点,湿地观光游、乡村田园游、民俗文化游等十大旅游线路精彩纷呈,红海滩廊道、广厦艺术街、北旅田园等内涵品质持续提升,辽河美术馆、辽河碑林、辽河民俗博物馆等文化游项目魅力倍增。多样化、常态化、全季化文旅产品供给蓄势而发,产业链条不断得以拓深延展。上半年,盘锦市共接待域内外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文旅市场全面复兴。
当前,盘锦市坚持以文旅融合促改革、促升级、促转型,不遗余力“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发挥“文化+”“旅游+”综合带动功能,把魅力独具的生态资源变为产业资源,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推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谱写新篇:破发展之题
谋振兴之路
风起辽东湾畔,潮涌渤海之滨。
浩荡辽河口,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号角越发嘹亮。一幅幅实干苦干的奋战拼图,尽显城市张力,勾勒振兴发展的美丽蓝图。
美丽乡村绘就美好生活。特约记者 林松 摄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要求,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盘锦市争做主战场、勇当排头兵,锚定目标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
全面振兴新突破是一场攻坚战,注定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需要走对路、入对门,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走出一条上扬曲线,方能在振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深刻认识市情,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项目建设,盘锦市从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聚焦“1+5”三年行动系列方案,抓住关键环节集中发力、破题解题,全力打好主动战。
从作风之变破题——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强化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工作机制,建立市委评价项目建设工作体系,把抓招商、抓项目、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坚决克服遇到问题听之任之、部署工作大而化之、任务落实不了了之等不良现象。持续开展12345政务服务平台“十佳五较差”评选并在当地媒体亮美揭短,获表扬的再接再厉,挨批评的脸红心跳。倡导“敢”字当头,大力培养选拔素质好有定力、悟性高有潜力、敢斗争有魄力、肯吃苦不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如今,在盘锦市党员干部队伍中,“拼抢争实”的劲头已蔚然成风。
从优势产业破题——工业是盘锦市的命脉。全力实现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东北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细化产业图谱,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积极盘活存量资源,加快“腾笼换鸟”。如今,盘锦市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基础愈来愈扎实,新兴产业矩阵正在形成,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提升了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
从补齐短板破题——千亿级别的石化产业集群是盘锦市的支柱产业,从规模上堪称全省范围内的一个“长板”。但产业链条偏短、精细化率偏低,又是不容忽视的“短板”。随着总投资837亿元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多了一种解题方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降低成品油产率,迈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此为牵动,盘锦加快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加快乙烯、丙烯等化工全产业链布局,补链、延链、强链进程明显加快,为实现“十四五”末期石化产业精细化率达到50%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资源禀赋破题——生态立市,擦亮湿地招牌,还原生态底色,实施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历史问题、生态欠账全部解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创建全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
从融合发展破题——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盘锦市的发展与中央企业密不可分。抢抓新机遇,持续提升与中央企业合作维度与能级,在国有经济总量、产业链配套延伸、项目建设和品牌建设上寻求新突破,在人才融合、文化融合、治理融合上取得新成效,实现创新融合、深度融合、全方位融合,全力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融合发展典范。
从民生福祉破题——美丽乡村遍地开花,打造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乡村振兴节节推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城乡一体的低保救助标准位居全省前列,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展现城乡融合“亮色”,擦亮民生“暖色”,盘锦市“面子”光鲜、“里子”厚实,幸福满满。
不负嘱托,满怀希望,在新时代“辽沈战役”的盘锦战场上,落实“1+5”系列行动方案,盘锦人立下军令状,擂响奋进鼓,正激情书写浓墨重彩的奋进画卷。
盘锦市,前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