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省疾控专家解读主要调整措施—— 防控精准不放松 要求更高更规范
- 发布日期:2022-07-08
- 浏览次数:346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调整了哪些防控措施?这些防控措施的调整,是否意味着防控措施比以往更宽松?我省是如何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7月7日,省疾控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孙英伟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行解读。
孙英伟表示,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调整了各类风险人群管控措施,优化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为尽早发现疫情,进一步完善了疫情监测的要求,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同时,新增发生本土疫情的地区,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药物人员开展监测。
另外,第九版防控方案还对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及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以前有两类风险区划定标准,一类是高、中、低风险地区划定标准,一类是封控区、管控区、防控区划定标准。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可以说,第九版防控方案对新冠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一定调整。”孙英伟说,不过,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出台,绝不是放松防控,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当前,国际和国内的流行优势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今年4月至5月全国选取部分城市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至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因此,根据病毒变异的新特点,结合疫情形势的变化,我国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近期,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为优化调整防控方案创造了窗口期。
“优化调整的防控措施,不但防控未‘宽松’,而且要求较以前更高、更规范、更准、更快。”孙英伟说,从中高风险区的重新界定可见一斑。此前中高风险区的划定并没有纳入无症状感染者,而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风险区的划分不再依据病例数量,而是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风险区划定标准较之前更为准确。一旦出现1例阳性感染者,即可落实管控措施,提升了响应速度,有利于快速遏制疫情。
孙英伟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出台,关键是要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当下,疫情防控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未发生本土疫情的地区仍要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在工作生活中要依照《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做到勤洗手、科学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按要求做核酸检测、接种疫苗。